西省直升机医疗救援已成功实施救援13起,挽救17名患者生命
直升机医疗救援,就是人们俗称的空中“120”,在江西省推广一年多以来,已成功完成救援行动13起,挽救了17名患者的生命。
然而,月均一次的救援频率仍然偏低,这一服务要全面推广到我省各地基层医院,惠及更多患者,还面临成本高、推广难等多个难题。
直升机救援,社会效益和口碑效应显著
直升机医疗救援在发达国家早已十分普遍。据统计,因为受交通环境的影响较少,直升机的速度能比救护车快3至5倍,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40%左右。
2017年12月7日,南昌梅岭,一名登山爱好者跌落山谷。南昌市红十字会雄鹰救援队抵达后,发现伤者疑似脊椎受伤,无法移动,果断呼叫空中救援。最终,直升机往返只用36分钟,就将伤者送至省城医院,成功完成我省空中“120”首次医疗救援行动。
2018年6月,赣州一名12岁女孩误服汽车防冻液,相关部门和爱心人士跨国联动,在恶劣天气下将刚刚从美国运抵广州的解毒药品通过陆路转运到大余,再用直升机将药品直送赣州,挽救了花季女孩的生命。
2018年8月,在新余百丈峰,一村民不慎被毒蛇咬伤昏迷不醒,救援直升机再次出发,只用75分钟就将患者送至南昌就医。
在这一系列救援行动中,直升机快速、灵活、高效的特点展现无疑,堪称医疗救护界的“快速反应部队”。
目前,我省的南昌和赣州已有两架救援直升机常驻,基地分别位于解放军第908医院(原九四医院)和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金院区(简称赣医一附院)。
赣医一附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赣州市管辖县(市、区)多、基层医院转诊需求大,加上地形复杂,特别需要空中救援力量的补充。为对接空中“120”服务,该院将门诊大楼前500平方米的绿地改造为停机坪,培训了6组医护人员。一系列空中救援行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口碑效应十分显著——该院大大提升了自身医疗急救服务水平,实现了和通航企业的发展双赢。